《内蒙古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有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版。
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主要刊登我校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设有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文化、宗教、法学、哲学、经济学、国际蒙古学研究等30余个栏目,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重点和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设有政治学、哲学、蒙古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语言学等栏目。自然科学版主要发表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以反映我校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方面的科研成果为主,辟有专题研究、研究简报、综合评述等栏目。
学报在创刊初期为不定期刊物,没有专门编辑部,由教务处负责组稿和编辑工作,清格尔泰先生、胡钟达先生、张清常先生、陈杰先生等负责稿件审订。1966年因“文革”停刊,文革结束后,学报各版先后复刊。1979年,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学报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统管蒙汉理三个版的编委会改组为三个专门的编委会,分管三个版的业务,同时充实了编委会成员,建立了审稿制度。这些举措大大改进和完善了学报的工作,使学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三个版先后改为季刊正式出版发行。1988年学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成为在国外可检索到的刊物。1993年自然科学版率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6年哲学社会科学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3年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作为内蒙古大学的学术窗口,学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出版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坚持“双为”方向,贯彻 “双百”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向国内外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学术成果和学术风貌。在50年的艰辛发展历程中,学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坚持正确办刊方向的基础上,确立了“交流学术思想、推动科学研究、服务教学科研、繁荣和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的总体办刊宗旨和“追求品位,彰显特色”的办刊理念,形成了学风严谨、编辑规范、民族地区特点鲜明、各具特色的刊物风格。
在办刊过程中,学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强调论文的创新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倡导甘于寂寞、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反对学术研究上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剽窃抄袭等行为。为保证稿件审阅的严谨、客观、公正、科学,严格执行三审制,并逐步推行双向匿名审稿制。为确保稿件的审阅质量,学报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以编委会成员为核心,依托校内专家学者,同时约请一部分校外、区外的专家学者担任审稿人,形成了一支严谨、公正、高效的审稿专家队伍。审稿专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学风、无私奉献的精神,严把质量关,成为学报质量的可靠保障。高质量使得学报在国内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被国际蒙古学界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蒙古学学术刊物之一。哲学社会科学版刊登的论文有很多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日本《东洋史研究》等一批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载或摘登。自然科学版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等及美国《数学评论》、《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投》等国内外文摘杂志定期收录摘编。
创刊60年,在历任领导、主编、编委的指导和关心下,在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关爱、支持下,在几代严谨求实、任劳任怨、开拓进取的编辑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学报办刊水平和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学校“211工程”建设、一省一校计划和双一流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报编辑部的工作也不断取得佳绩,各版多次获奖。
——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1996年、2002年两度荣获华北地区五省市及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9年、200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获 “双效期刊”荣誉;2004年获“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 “第三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获“内蒙古出版(期刊)奖”;2007年,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在全国蒙古文期刊评选中获得“优秀期刊奖”;2008年,荣获“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奖”;2009年,被评为“第三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14年,荣获“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奖”;从1989年以来,在全区高校学报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2002年、2006年、2010年蝉联首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获“首届内蒙古期刊奖”和“第五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 2001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荣誉;2005年“蒙古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成为首批入选的十六家名栏目之一;同年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成为500家精品社科期刊之一。2006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6-2010)”;同年 “蒙古学研究” 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名栏。 2007年,继续入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2008年,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同年,继续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入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2008年获首届内蒙古高校精品期刊奖。2010年和2014年,我刊“蒙古学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特色栏目。2012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2012年,获第二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2016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开展的首届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评奖活动中,“蒙古学研究”栏目获“名栏建设优秀奖”。201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高校学报出版质量优秀奖。
自然科学版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8年、2002年分别在第四届、第六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评选中获优秀期刊奖;2002年获“第二届内蒙古期刊奖”; 2002年、2006年、2010年获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6—2018年,连续7次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首届中国民族类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及2014年,获得首届及第二届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奖。2000—2017年,自然科学版连续6次被评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作为高校宣传展示的科技期刊之一,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做了专题介绍(2010.1.21(03))。
近年来,自然科学版被国内外多家期刊检索机构及数据库收录,主要包括:美国《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动物学记录》(ZR),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
1994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被收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1998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选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0年,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被收入中国蒙古文期刊网,2008年,被收入中国蒙古文新闻网。
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继2000年、2004年之后再次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和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同年学报三个版均获首届内蒙古精品期刊奖。
目前,《内蒙古大学学报》已拥有一支相对稳定、水平不断提高、覆盖国内外的作者队伍和一支严谨、公正、高效的审稿专家队伍。学报办刊理念不断提升,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刊物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报现有编辑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具有博士学位3 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2 人,已形成一支高学历、高层次的编辑队伍,是学报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的重要保障。
“知识阶梯,文明殿堂”是校领导为庆祝学报创刊五十周年而题的词。这既是肯定,也是厚望。我们将以纪念创刊为契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走特色化、品牌化的办刊道路。在十七大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深化出版业改革的新形势下,结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依照我校“开门、开放、开明”的办学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全面提升刊物质量,以无愧于这一称誉。